字源解说
養,甲骨文

(羊)
(攴,手持鞭子),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。金文
承续甲骨文字形。籀文
将金文字形中的
写成
,将金文字形中的
写成
。篆文

(羊)
(食,喂饲料),表示圈羊喂草。

造字本义:动词,放牧羊群。隶化后楷书
将篆文字形中的
写成
,将篆文字形中的
写成
。《汉字简化方案》中的简体楷书“养”
,依据狂草字形
中“食”字下部的“良”
,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“良”
局部简化成两点
,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“食”简化成“介”。古代称放牛为“牧”,称放羊为“养”。后来“养”专指圈喂家畜家禽。
字形演变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汉 · 曹全碑

汉 · 史晨前后碑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汉 · 钟繇 · 荐季直表

晋 · 王羲之 · 黄庭经

唐 · 李邕 · 李思训碑

晋 · 王羲之 · 金刚经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晋 · 王羲之 · 七十帖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晋 · 王羲之 · 十七帖
